>
桥很长,两岸铁牛的高度有限,铁索在河中小岛两端已经垂到了水面上,在这个位置索桥就变成了浮桥,小岛两边有排列成行的船,被铁索固定连成一串,桥面的木板就铺在了船上。黄河汛期水流的冲击力很大,浮桥下的船常被冲毁,竹索与木板也需要定期更换。
这一座浮津桥,它的修造之难与养护耗费之巨,都不可能是民间能承担得起的,它是一座官方建造与掌管的桥,北岸还设立了专门养护与管理的官署衙门。浮津桥在唐代,是南北陆路来往的要冲,来往客商过桥都是要交税的,此处也是一道通行关卡。
虽然过桥要交税,但大家还是愿意走这座桥,因为过桥税要比雇船渡河便宜,还方便快捷的多。因此除了一年两度的汛期封桥之外,桥上车马每日川流不息,应该说是当时世界上交通流量最大的一座桥。
过桥不交税的只有两种人,一是有公文在身的官方公务人员,另一种就是有度牒与箓书在身的出家人。大唐垂拱元年三月的一天,北岸走来了一位大袖飘飘的道士,身后跟着一名眉清目秀的童子,这两人飘然而来似足不沾尘。
守桥的小吏见这二位神仙般的模样,都忘了伸手阻拦,倒是那道士主动出示了箓书,带着童子踏上桥去,两名小吏只来得及说了一声:“吕仙长走好!”
这两人,正是梅振衣与仙童清风。
他们从江南到洛阳,怎么会从黄河北岸南下而来?原来他们这一路去了不少地方。梅振衣曾随左游仙在江淮一带转了一大圈,但唐时的关中一带还没来过,正好趁此机会游历一番。最后去了孙思邈的故乡,见到了曲振名,转交给他曲振声捎来的家信以及银两,曲振名还陪着梅振衣在石太医前祭奠了孙思邈,这才绕了个圈子赶往洛阳。
以梅振衣与清风的脚程,即使不飞天而行,也比雇车快多了。带着清风一道走,在路上梅振衣干脆也不打尖住店,每夜子时只在郊野中寻幽静处打坐行功,修习“九转金丹直指”,每天辰时修习他自悟的“绝壁丹霞术”。
清风倒不多事,只是问了一句:“你模仿丹霞峰上的道法干什么?”
梅振衣答道:“这是我自悟的护身之法,修炼辟谷术时想到的。”
清风随口道:“你所练就是辟谷养气术的一种,古称餐霞,习练时不必当成护身法。”
这一句话提醒了梅振衣,他是在修习辟谷术时受到丹霞三子的启发,能凝聚三尺霞光护身,钟离权见了却不置可否。原来是他想过头了,就把此术当辟谷养气术来修习才对。一路上梅振衣也干脆辟谷不食了,清风不食人间烟火,这样也不用在吃饭时总让这个小仙童站在一旁惹别人“可怜”。
以梅振衣的修为,还不可长年辟谷不食,但个把月是毫无问题的。虽然不吃饭也不住店,只是偶尔饮用清泉水,但每过一座城镇,他总喜欢往酒楼、客栈、集市、商铺这些人多的地方钻,留意三教九流的衣食住行。
在渡过浮津桥之前,路过济州城时,清风又问了一句:“梅振衣,你这一路修行,人怎么变得越来越像提溜转了?”
梅振衣笑着回答了一个现代词汇:“我可不是在乱转,而是在做商务考察。”
第119回、功德回望浮津渡,濠水抱残落欢桥
“商务考察,何意?记得第一次见你,曾于路上谈通财之道,你欲行商贾之事吗?”清风的神色有些好奇,但他猜的很准,一语中的。
梅振衣:“是啊,我需要赚钱,赚一大笔钱!”
清风反问:“你还缺钱吗?”
梅振衣叹了口气:“我一人是不缺钱,但是东华门开凿太牢灵境缺钱,有了东华门建造仙家洞天的经验,我将来未尝不可在青漪三山中建造洞天,那样需要的钱更多。”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豪门战神狂婿 地师 太上章 风流桃源小仙医 人欲 我跑长途遇到的那些邪乎事 我的新金庸群侠传 望古神话之星坟 神游 高武:神魔纪元 全家穿书我开挂,对照组女配这波稳了 风起宁古塔 宁尘单柔苏千雪 乡村:从继承万亩山庄开始 1911新中华 惊门 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 凡人:只要苟的好,终能成大佬 鬼股(原名:股事志异)前传 篡清(出书版)